2016年“7·19”抗洪供水瞬间——我与漳卫南的不解之缘
|
张胜红
离开漳卫南局两个多月了,感觉自己还在漳卫南局上班,自己手机的音乐背景,依然是漳卫南的山山水水,好像还在和大家一起工作。前几天接到建局60周年约稿邀请,我百感交集,在漳卫南局前后7年,给我留下了太多美好的回忆,真想对共同战斗生活的同志们说我对大家有多么依恋,想说我非常感激那么多战友们给与我生活的关照和工作的支持,想和大家分享我走在漳卫河岸边是多么的幸福,想说我们面对艰难时的辛酸,想说我们坚持到最后而取得胜利的喜悦。可是,没有那么多时间。
人生短暂几十年,但我与漳卫南真有不解之缘,我曾经先后两次到漳卫南局工作。1983年9月,我刚刚毕业就来到了漳卫南临清局实习近一年;2012年2月17日,我又来到了漳卫南局,这次一来就是5年零10个月。在漳卫南令我难忘的有太多的人和事,可我今天最想和大家一起回忆的,是2016年“7.19”洪水,那场十年一遇却20年才来的、有幸让我们赶上的洪水。因为那场洪水,让我们有机会更好地践行中央治水方针,实现防洪保安全、洪水资源化、水质水量联合调度,改善了漳卫河生态环境。
下面的文字是我2016年11月1日,在漳卫南局抗洪供水总结表彰大会上的发言稿,基本记述了全局干部职工在水利部和海委党组的坚强领导下抗击“7·19”洪水全过程,展示了广大干部职工投身抗洪供水的难忘时刻,再次与大家分享。
一、来势凶猛,漳卫南运河发生“96.8”以来最大洪水
2016年的7月,对于我们每一个漳卫南人来说,注定是终生难忘的!从汛前防汛形势分析和气象预报结果看,今年受超强厄尔尼诺的影响,汛期出现暴雨等极端天气的风险显著增加,漳卫河流域降雨会偏多1-2成,极有可能发生流域性暴雨洪水。
今年的预测看来是准确的。7月9日0~10时,卫河流域首先出现强降雨过程,主雨区位于卫河新乡地区约5000km2,暴雨中心在新乡辉县,辉县站最大10小时降雨量达到440mm,新乡市区降雨量419mm,300、200、100mm降雨面积分别达到629、1971、4804km2,整个卫河流域平均面雨量达到111.1mm。新乡市政府门前积水1.5m,水利局长是游泳游到单位大院的。
面对“7.9”洪水,卫河局领导班子紧急部署,全局职工上岗迎战,测水位、报水情,封涵闸、巡堤防,调配物资、抢险救灾,主动当好地方防指的参谋,各县县长抓住我们的局长不松手,我们的干部职工成了卫河抗洪的中坚力量,真正做到了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尹法书记带领卫河局率先成功打响了漳卫河抗洪“第一枪”,也正式拉开了2016年抗洪战役的序幕。
“7.9”卫河洪水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今年可能会发生流域性大洪水,我们要充分做好抗大洪的各项准备工作。
7月19日凌晨至20日夜间,漳卫河流域再次发生强降雨过程,卫河流域和漳河石匡观区间(石梁-匡门口-观台)普降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200mm降雨等值线覆盖邯郸-安阳-焦作-涉县大片区域,安阳市区6小时降雨236mm,磁县点雨量达到770mm。漳河的主雨区就位于岳城水库及其头顶之上,距岳城水库仅16km的北贾壁雨量站降水496.6mm,郝赵站降雨量351.2mm,入库观台站降雨量364.4mm。浊漳河石梁以上地区面雨量达到71.2mm,清漳河匡门口以上地区面雨量更达到106.1mm。
卫河主雨区位于安阳河地区,面雨量竟达到225.4mm。最大降雨量站小南海297.5mm。合河以上地区面雨量107.7mm,淇河新村以上地区面雨量138.2mm,合河、新村、淇门地区面雨量135.7mm,五陵、安阳、元村地区面雨量167.0mm。漳卫河流域中下游地区也普降大雨,雨量在70-100mm左右。
受此次全流域性降雨和漳河、卫河太行山迎风坡区域性特大暴雨影响,漳卫河流域西部洪水猛涨,根据报汛资料统计,卫河流域宝泉、彰武、小南海、盘石头等14座大中型水库陆续开闸泄洪。安阳水文站7月19日23时30分出现最大洪峰流量1730立方米/秒。19日22时25分,崔家桥蓄滞洪区开始分洪,滞洪水位65.12米,最大滞洪量4368万立方米,淹没面积43平方公里,紧急转移安置群众4.3586万人。
更为猛烈的是,由于漳河降雨区集中且距岳城水库较近,造成入库洪水迅速上涨。岳城水库入库站观台流量:7月19日11时50分44.3立方米/秒,到13时骤然上涨至1030立方米/秒,15时1490立方米/秒,18时急速增加到5200立方米/秒,谁都没有想到,二十年未发生过洪水的漳卫南运河,洪水一来竟是如此凶猛……。
面对超级强降雨和滔滔洪水,此时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掌握入库水情并第一时间上报出去成为岳城水库管理局当务之急。关键时刻,我们的岳城局领导班子是有力的,我们的队伍是可以依靠的。张同信局长第一时间带领老李小赵等水文队伍进驻观台入库水文站。暴雨造成了断电,手机信号减弱消失,正常的通信已无法完成,驻守观台水文站的同志们紧急启用卫星通讯,请求加大卫星通信设备的功率。经海委和水利部有关各方积极努力,洪水信息得以及时传输,为岳城水库拦峰削洪科学调度决策提供了及时准确的数据支撑。岳城水库管理局为赢得这次抗洪抢险的胜利立下了头功。
之后的岳城水库,水位暴涨,24小时水面线上涨了近10米,这样的突发洪水让每一名岳城水库工作人员都惊心动魄,更让连夜赶到的岳城水库工作组同志们充满了斗志。
二、科学调度,举全局之力迎战洪水
洪水突如其来,汛情就是命令。在水利部和海委党组的坚强领导下,漳卫南局全局上下紧急行动起来。7月19日下午,国家防总委派我带领海委工作组赶赴河北邯郸市指导防汛抗洪工作,我们在岳城水库、漳河、滏阳河及宁晋泊滞洪区洪水现场督导地方抗洪工作,同时和局里保持着密切联系沟通;永明书记和林波总工在局里坐镇指挥调度,永明书记主持召开防汛紧急会商会,局党委决定全局立即启动防汛Ⅱ级(橙色)应急响应;其他局领导分别带领各河系组、水库组、专家组即刻赶赴抗洪一线。瑞江局长带领卫河组赶赴卫河指导抗洪,永顺、瑞光局长率卫运河河系组赴卫运河一线确保卫运河治理工程安全,永军局长、李捷副巡视员率南运河、漳卫新河、四女寺枢纽河系组赴一线迎战洪水。各防汛职能组及后勤保障组全部到岗到位,各单位各部门职工紧盯严守,24小时待命出击,休假职工马上召回……一场人与洪水的较量已经开始。
岳城水库出现5200立方米/秒洪峰的同时,卫河上游同样汛情告急。19日23时30分,卫河支流安阳河安阳站出现洪峰1730立方米/秒,崔家桥蓄滞洪区启用分洪。因卫河没有控导性工程,如果不采取适时调度,岳城水库下泄洪峰与卫河洪峰将同时到达卫运河南陶站,届时洪峰流量叠加将造成卫运河滩地行洪,将对漳卫南运河下游卫运河及漳卫新河造成严重灾害。
对此,局党委组织局防办水文及时进行了沟通会商,我和张晓杰主任在前线会商,永明和林波总工在家里会商,通过局领导微信群密切沟通,第一时间向海委防办和任宪韶主任作出汇报。海委及时研判漳卫河洪水和岳城水库汛情工情,决定充分发挥岳城水库已经除险加固和低水位优势,充分发挥拦洪削峰作用,与卫河洪水错峰调度,努力实现卫运河洪水不上滩。根据海委防办调度令,岳城水库为卫河错峰48小时,并于21日18时开始泄洪100立方米/秒,22日零时加大到200立方米/秒,24日16时加大到300立方米/秒。通过科学调控,岳城水库成功削减漳河洪峰94%,将5200立方米/秒的洪水削减为下游河道安全行洪流量,确保了下游河道洪水不上滩,工程不出险,也为邯郸市抗洪救灾赢得了宝贵时间,避免了两线作战。28日零时,漳卫河洪水以558立方米/秒流量顺利通过南陶站,平稳进入卫运河。岳城水库成功实现了“拦洪削峰、卫河错峰、安全行洪”三大调度目标。局防办和水文处为“削峰”、“错峰”的成功实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参谋”和“助手”作用,关键时刻我们的业务精英成为中流砥柱。
为保证行洪安全,邯郸局在接到岳城水库泄洪通知后,联合由张启彬处长带队的漳河河系组立即行动,紧跟漳河水头护水、护堤、护人。时间紧任务重,大家不顾炎炎烈日,不怕暴风骤雨,在对水头信息进行记录和上报的同时,及时疏散群众,通知河道内相关施工单位和人员迅速撤离。水头即将到达三宗庙险工时,河道边聚集了很多围观群众,还有老百姓在即将行洪的河道内放羊。眼看水头将至,邯郸局采砂大队队长沈爱华带领大家迅速疏散人群,立即到河道内寻找放羊老汉,帮助他将羊群驱赶上河岸。国网河北省电力公司工作人员给邯郸局送来一面锦旗,感谢他们及时提供水库泄洪信息,使他们成功转移涉河项目人员和设备,保证了人员安全,避免了财产损失。
为保证洪水顺利下泄,局防办组织水闸局、四女寺局统筹调度,卫运河祝官屯闸及漳卫新河沿河各节制水闸闸门全部提出水面;四女寺枢纽三闸合理调度,分别向南运河、岔河和减河小流量泄洪;漳卫新河辛集防潮闸开闸泄洪入海。德州市区内的减河和岔河建成湿地风景区后,为四女寺枢纽的洪水调度增加了难度。卫河出现洪峰后,我局即与德州市防指密切联系,主动协调确定了“联合运用岔河和减河行洪,减河流量不超过200m3/s,相机调整岔河流量”的调度方案。7月24日下午四点,四女寺北闸开闸行洪,提前6小时由德州市防指在大众媒体上发布防汛通告。由于调度得当,应对措施有力,最终确保了景区和湿地行洪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景区损失。
为保障行洪畅通,邯郸、聊城、邢衡、水闸局等单位在沿河流域封堵穿堤涵闸管、清树障、拆违建、拆浮桥。德州局、沧州局、建管局等单位及时发布通知、督促涉河在建工程项目采取应急度汛措施,确保人员安全、工程安全、河道顺畅,派专人紧盯现场,毫不放松。
为保证防汛物资和防汛队伍顺利通行,防汛机动抢险队组成精干的抢险小分队,24小时待命,出现险情,立即奔赴抢险现场。集团公司及时调整雨毁维修方案,修整堤顶路面,优先保障修复资金。
为保证行洪秩序和群众安全,四女寺局积极联合地方政府协调特警、电力、卫生防疫等构筑强大防汛合力,采取对枢纽实行道路交通管制,对枢纽北进洪闸下300米的岔河两岸进行戒严,在枢纽南进洪闸、北进洪闸公路桥栏杆上安装围档等措施,阻止群众到闸上围观捕鱼。邯郸、卫河、邢衡、水闸局等单位加大安全宣传力度,通过安排专人值守、悬挂横幅、拉警戒线、张贴公告等方式,耐心劝导围观群众远离危险水域,有效避免了意外事故的发生。
为及时查排险情,在汛情告急的日日夜夜里,我们的许多职工昼夜值守一线,在水库边、在大堤旁,在枢纽水闸上,处处可见他们可爱的身影……随着水位升高,邢衡局管辖范围内出现多处险情,工管科科长韩刚总是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根据险情、地形和抢险物资,提出合理的抢护方案,得到了地方领导的高度称赞。武城局局长李於强每天带队巡查60多公里的堤防,从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任何一个险段,尽管有这样那样的困难,但他从没喊过累、叫过苦。还有许许多多的韩刚、李於强……正是因为他们的辛勤付出,才能保证河道安澜,群众心安。
为确保信息实时共享,指令及时传达,我们及时建立并利用了多个微信群,如局领导的“廿年一遇”群、“漳卫河信息”群、漳卫南局培训班群、大浪淀水库输水管理群、供水小组群及各单位工作群等,各二级局也及时建立了微信等通讯群组,如很早已经运行的卫河局“工管群”。领导干部和一线职工都加入了进来,各路防汛抗洪信息源源不断汇集于此,上级的一道道指令迅速发出传递到基层职工,巡堤查险同志的现场一张张图片瞬间上传到每一位“群友”,一个个视频鲜活呈现,一张张图片生动具体,一个个表情调皮传神,一句句话语充满温馨……,微信群成为我们这次抗洪供水特有的一个信息传输工具,为保障抗洪供水工作的及时、有效开展,发挥了其它通讯工具不可替代的优势作用。
为确保抗洪供水信息宣传到位,局办公室宣传报道组及时对宣传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兵分两路,一路奔赴一线,收集抗洪抢险第一手资料,一路在岗值守进行上网稿件的收集、编辑、发布。在仅仅一个月时间里,共拍摄防汛抗洪照片1300余张,视频素材200余条,外发稿件159篇,单日编发稿件多达25篇,营造了紧张有序的防汛抗洪宣传氛围,极大地宣传了我们的抗洪供水先进事迹,留下了珍贵的影像资料。
三、抓住战机,努力实现洪水资源化
水资源管理尤其是雨洪资源利用和生态调度一直是我们致力研究探讨的课题之一,也是我局“五大支撑系统”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近年来,我们对雨洪资源利用和生态改善工作进行了有益尝试,亦取得了初步成效。
今年的洪水为我们创造了极佳的机遇,据统计,这次“7.9”洪水和“7.19”洪水,漳卫河上游共来水16.5亿立方米,其中岳城水库入库水量7.4亿立方米,卫河径流量9.1亿立方米,四女寺下泄水量达到5.4亿立方米,入海生态水量1.9亿立方米,为供水工作提供了难得的好机遇。这次,我们把握住了机遇,水资源监测管理和生态调度乘势而上,供水工作可圈可点,生态供水成效斐然。
(一)为大浪淀水库供水艰难但高效
此次为大浪淀水库供水工作困难重重,毫不夸张地说就像打了四大战役:“艰难协商、流量调配、护水抢险、水质保障”。为了达成供水协议,综合事业处厚田同志成为供水“先锋官”,不辞辛劳、反复沟通、磨破嘴皮、深夜签约,最终我们与大浪淀供水集团签下供水协议;为了安全合理优质供水,防办晓杰同志成为供水“指挥官”,在徐林波总工的亲自领导下,科学调度,及时协调,组织防办同志抓水情定方案,昼夜在办公室值守;为了监测水量水质,水文处裴杰峰、韩朝光同志组织水文巡测队和水质化验组的同志们成为水量“测量员”、水质“质检员”,严阵以待,马不停蹄,无论水样几点到达,马上进行检测,决不耽搁;为了保证供水秩序,局防办、综合事业处、四女寺局和沧州局人员组成了三个巡查组成为一线“护水员”,昼夜坚守在供水沿线的七个引水涵闸,24小时加密巡查,保证了良好的供水秩序。
在为大浪淀水库供水的日日夜夜里,有一件事情让我记忆犹新:8月7日晚上11点多了,沧州局水政科科长张勇同志还在现场巡查,他把输水工作的进度分享到了微信群。我情不自禁在群里叮嘱他们晚上要注意看路,别到太窄的地方去,安全更重要。那时已是深夜,我知道还有许多像张勇一样的同志仍然奋战在一线,我非常高兴漳卫南局拥有众多的、一群群的,敬业、担当、勇于奉献的同志们,我为你们骄傲!
本次为大浪淀水库供水工作自7月29日开始至8月23日结束,历时26天,水库累计收水3400万m3,通过四女寺枢纽向南运河农业和生态供水1.5亿m3。同时通过卫运河、漳卫新河沿河涵闸向农业、生态供水1.2亿m3,漳卫新河河口入海生态水量1.94亿m3,及大地改善了沿河两岸与河口地区生态环境。
为大浪淀水库供水工作曾经一波三折,供水过程的每分每秒都浸透着我们的汗水和精力……从供水前的联络沟通、反复协调、签订协议,到供水时的联合调度、紧急抢险、动态监测,供水的每一步我们都披荆斩棘,每一次难关我们都化险为夷。供水河道出现险情,可能影响供水的黄金时间,我们有过担忧;突降暴雨致使城市排水污染水质,我们想过放弃……但最终,我们锲而不舍,用尽洪荒之力,完成了这次供水工作。虽然过程异常艰难,但结局令人满意。
(二)枢纽水闸为衡水湖及沿河市县供水效益显著
今年年初,水闸局未雨绸缪,对供水工作做出了规划,明确了工作目标及工作重点,并分派人员到沿河有关市县进行深入调研,了解用水需求。去年12月至今年2月,水闸局紧紧抓住卫运河来水的有利时机,积极主动地与衡水市水务局沟通联系,最终达成供水协议,向衡水湖及周边市县供水共6700余万立方米。今年7月中下旬,水闸局在保障防洪安全的同时,积极联系沿河市县,争取用水单位多引水。自河道行洪以来,沿河有关市县共引水1亿余立方米。
供水过程中,水闸局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实行计划供水、合同管理,强化引水监测计量,落实水费计收。截至今年9月底,向沿河有关市县累计供水1.6亿立方米,预计全年水费收入700余万元。
(三)岳城水库为邯郸、安阳两市持续稳定供水
岳城水库多年来一直致力于雨洪资源利用,努力增加水资源储备,开拓供水渠道,强化供水服务,严格供水合同管理,水费收入保持稳定增长,大大增强了单位经济实力,对水库工程的良性运行乃至全局事业发展也起到极大的保障作用。“十二五”期间,累计向邯郸、安阳供水9.4亿立方米。今年岳城水库继续为邯郸、安阳两市供水,截至10月中旬,已供水1.4亿立方米。
(四)河道管理单位、枢纽工程联合供水促发展
邢衡局、四女寺局抢抓机遇,联合探索雨洪资源利用新途径,借故城县打造运河公园的有利时机,积极主动与故城县沟通协调,最终达成供水协议并落实了水费。这项工作的开展,保证了故城县运河公园的生态用水,有效利用了雨洪资源,推动了单位自身发展,加强了与地方的沟通协作,促进了沿河经济社会发展。
2016年的供水工作意义非凡,不仅推动了我局雨洪资源利用的实质性开展,也为我们今后开展此类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同时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丰收,为我局的事业发展及时补足了后劲。
四、不辱使命,抗洪供水取得新成效
(一)多项工作取得突破
一是漳卫河水质实现质的飞跃,几十年来首次实现饮用水源地供水。我们都知道漳卫南运河曾经臭味熏天、鱼虾绝迹,漳卫河水质普遍较差呈劣Ⅴ类。近年来,随着沿河地方对水资源保护工作力度的逐步加大,我局绿色生态走廊建设工作思路的持续推进,河系水资源保护和水生态修复体系的不断完善,各项管理措施的不断强化,河道水生态环境逐步改善。洪水期间,水量丰沛,径流量大,对河道冲刷作用明显,输水期间我们及时开展沿河水文和水质监测,监测和管控措施到位,河道水质持续优良,监测水质达到Ⅲ类,我们由以往的农业供水、生态供水成功实现了向饮用水源地供水。河道水质显著改善是我们能够完成供水工作的关键所在。
二是第一次实现全河洪水水质动态监测,确保了供水安全。此次水质监测工作将河道全程监测与断面定点监测相结合,无论是断面个数还是监测时间和频次的密度都是空前的;动态监测掌握了整个洪水期间全流域内的水质情况,为供水调度留足充裕的预警时间,也为后期建立模型积累了资料。
三是现代通讯工具助力,使沟通交流实现零距离。计算机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网的利用,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打破了体制的障碍和时间空间的限制,拉近了干部与职工之间的沟通距离。整个抗洪供水期间,微信工作群实现了防汛信息实时共享、现场工作实时交流、工作进度实时跟踪。
四是抓住契机,打破清障瓶颈。河道清障历来是我局防汛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漳卫河流域自“96.8”洪水后未发生大的洪水,沿河地方各级政府和群众防洪意识逐渐淡漠,河道树障、浮桥、违章建筑等阻水障碍日益严重,虽然每年也在开展清障工作,但收效甚微,有愈演愈烈之势。“7.19”洪水成为促进依法清障、提高防洪意识的重要契机。行洪期间,我局向地方防指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尽快查障、清障,地方政府也真正体会到河道阻水对河道行洪安全造成的严重威胁,及时组织人员,尽最大可能清除树障和违章建筑,保障了河道行洪安全。邯郸局联合当地政府清理了100余亩约4000余棵新植树障;聊城局督促落实拆除浮桥7座,清除阻水片林3800多亩以及其他障碍物
(二)工程防洪减灾效益凸显
俗话说:“人要活路,水要出路”。面对滔滔洪水,我们既要殊死一搏,顽强防御,更要科学应对,合理调控。“十二五”期间,我局工程建设与管理稳步推进,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着力提高工程的防洪效益。引黄济津漳卫新河倒虹吸工程喜获“大禹”奖,在海委系统取得重大突破;岳城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通过验收并投入使用;牛角峪退水闸和祝官屯枢纽节制闸除险加固工程通过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建管局管理人员实现专职化,按照“四个一流”目标,卫运河治理工程建设任务进展顺利,主体工程已全部完工。水管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制定实施了《漳卫南局深化水管体制改革实施意见》,强化了水管单位的主体地位。实现了事企分离,对维修养护公司进行了集团化整合。维修养护逐步实现了物业化、日常化。
在今年的洪水面前,我们多年的努力得到回报,工程防洪减灾效益凸显,达到最大化利用,为最终成功调控洪水提供了有力保证。同时,在抗御流域洪水中,计算机制图软件、计算机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网、卫星通信设备、航拍技术的利用,水文情报预报系统等非工程措施也发挥了重要作用。科技含量越来越高的非工程体系,帮助我们的抗洪工作由被动“防御”向主动“调控”转变。面对自然灾害,从“防御”到“调控”,不仅仅是一个词的变化。这其中,折射出我们工作实力的不断提高,工作手段的不断提升,更折射出我们科学发展观念的更新!
(三)岳城水库防洪蓄水效益显著
“7.19”漳河洪水有十年一遇,通过科学调度,岳城水库发挥了巨大的防洪作用,库水位保持高水位运行,主动拦蓄洪水4.6亿m3,成功削减洪峰94%,将洪水削减为下游河道安全行洪流量,确保了下游河道洪水不上滩,工程不出险。
8月10日后,我局利用水库汛限水位提高的有利时机,密切关注后期天气形势,在确保水库工程安全的前提下,利用上游来水充沛稳定的大好时机全力拦蓄上游来水,截至9月26日8时,库水位146.84米,蓄量6.06亿m3,累计拦蓄洪水7.4亿m3,拦洪率68%,支持城区排涝和下游景区安全,最大限度减少公共设施及沿河群众的财产损失,也为后期雨洪资源利用提供了重要的水源保障。
(四)雨洪资源利用取得实质性进展
坚持雨洪资源利用,是由漳卫河流域水资源禀赋决定的,是由漳卫南局发展要求决定的。只有解决了思想观念和发展理念问题,明确了发展方向,才能真正做到向洪水要资源、要效益,早在6月7日的局系统防汛抗旱工作会议上,针对今年严峻的抗旱形势,我们明确提出了洪水资源利用指导意见,即:岳城水库要在确保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利用水库蓄水为城市、农业、生态供水提供水源条件;枢纽水闸要研究两岸涝水的利用课题,促进涝水资源化;要密切关注城市用水和衡水湖、白洋淀、大浪淀水库需水情况,如有需要和供水条件,积极组织抗旱供水、城市供水和生态补水,充分利用雨洪资源,为两岸经济建设和生态安全做出贡献。
我局洪水资源利用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是说我们通过艰苦的实践摸索,完成了“蓄存”加“流通”两步走,蓄存,岳城水库蓄存洪水,实现把水留住。流通,将蓄存的雨洪资源,通过工程措施,分配到不同的用户,实现把水送出。把握了统筹兼顾的三个原则:兼顾防洪、供水效益,以防洪效益为首;兼顾洪水蓄存和下游安全,以水库安全为主;兼顾汛期、汛前、汛后调度,以汛期调度为重。做到了三个坚持:坚持科学调度,优化实施方案;坚持依靠科技,强化调控手段;坚持民主决策,完善会商制度。增强了资源、系统和风险三个意识,从试图消除洪水灾害、入海为安转变为承受适当的风险,综合运用各项措施,充分利用好雨洪资源上来。实践证明,我们的付出得到了回报。
(五)实战打磨精兵
这次抗洪供水实战让我们锻炼出了一支素质过硬、作风扎实、技术精良的队伍。我局很多职工都是1996年以后才陆续参加工作,从未经历过真正的洪水考验,即使是经历过“96.8”洪水的老职工,20年未再经历洪水,难免会思想松懈。虽然我们年年开展防汛抗洪演练,也不如一场实战效果好。今年的洪水对锻炼我们的队伍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事实证明,我们的职工在实战经验不足、各种困难和挑战接踵而至的情况下,仍然能够恪尽职守,在急难险要关头拉得出、打得赢。
同志们,经过这次抗洪供水战斗的洗礼,展现了我们漳卫南局广大干部职工高尚的战斗素质,我们的单位充满了凝聚力,我们的队伍充满了战斗力,我们的干部敢打硬仗,能打胜仗。
五、不忘初心,弘扬漳卫南人精神
在这次抗洪供水过程中,我们之所以能够取得战胜洪水、突破性供水的好成绩,是因为我们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防汛抗洪六点要求;是因为我们积极贯彻落实了水利部、海委的决策部署;是因为局系统各级党组织充分发挥了领导核心作用,把抗洪供水作为开展“两学一做”的生动课堂;是因为党员领导干部靠前指挥,以上率下,充分发挥了表率带头作用;是因为共产党员冲锋在前,吃苦在先,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是因为我们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全心全意为沿河两岸群众服务,最大限度确保防洪安全,最大限度发挥洪水资源作用,最大限度改善漳卫南运河生态环境,为建设美丽的漳卫南运河贡献了我们的力量。
在这次抗洪供水过程中,我们不仅取得了抗洪供水好成绩,同时也收获了巨大的精神财富,这就是全局干部职工以坚强的意志、巨大的力量熔铸成的弥足珍贵的“团结一心、拼搏进取、勇于担当、无私奉献”的漳卫南人精神。正是这种精神,使我们在滔滔洪水面前,临危不惧、英勇奋战,夺取了抗洪供水工作的伟大胜利。
在这次抗洪供水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团结一心、拼搏进取”精神。面对洪水,全局上下,无论是机关工作人员、事业单位人员还是公司人员,大家不分彼此,不分你我,在大汛面前、在急难险重面前团结一心,众志成城。从机关到一线,到处涌动着同心同德、团结奋战的澎湃热潮,融汇成了抗洪抢险的巨大合力。困难让我们漳卫南人变得更加勇敢和顽强,困难让我们漳卫南人变得更加积极和坚韧。我们誓誓与洪水赛跑,紧要关头,沉着应战,奋勇向前;我们甘为供水奉献,艰难时刻,不屈不挠,锐意进取。正是这种坚强意志和必胜信念,奏响了抗洪供水的最强音。
在这次抗洪供水过程中,充分体现了“敢于担当、无私奉献”精神。抗洪斗争中,我们的领导干部不惧危险,冲锋在前,敢于担当,勇于担责;供水过程中,我们的领导干部克服重重困难、勇于带领职工开拓供水工作新局面,充分展示了不畏艰难、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我们的职工同样恪尽职守,无私奉献。今天获得表彰的同志,他们为抗洪供水工作作出了突出贡献;今天没有获得表彰的同志,他们默默无闻地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奉献着、付出着……我们同样向他们致敬!
同志们,2016年洪水不期而至,在全局迎战洪水保安全、开创性供水保护生态环境的奋斗中,我们不仅争取了可观的物质收益,也获得了巨大的精神财富。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继续发扬漳卫南人精神,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增强驾驭复杂局面的水平;继续抓好今年及今后各项目标任务的落实,以更加昂扬的斗志,作出更加优异的成绩,为漳卫南运河水利事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作者简介:张胜红,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中共党员,教授级高工。1983年7月毕业于武汉水电学院。历任海委计划处副处长,防汛办公室副主任、防汛抗旱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海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常务副局长、局长,漳卫南局党委副书记、局长。2017年11月起任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
![]() |
||
编辑:高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