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骑自行车跑河堤
http://www.hwcc.gov.cn 时间:2020-06-17 10:08:11 来源:漳卫南运河管理局
打印
     

 

刘德亮
我是1959年6月从陕西武功水校毕业分配到漳卫南局工作的,至今已走过59个春秋。2018年3月24日是漳卫南局成立60周年纪念日,六十年的风雨历程,作为漳卫南局的建设者、见证者,伴随着漳卫南局发展成长壮大,我也从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员成长为漳卫南局副局长;从一个心怀憧憬和梦想的年轻人,迈入了耄耋之年。在建局六十华诞之际,静下心来想想,工作期间的许多场景还历历在目,许多有意义的事铭刻在脑中,永不忘记。借此机会,谈一谈骑自行车跑河堤这件事吧。
I959年参加工作时,漳卫南局只有一辆帆布蓬吉普汽车,工作人员上堤检查工作,主要交通工具就是自行车。六、七十年代,我是单位技术骨干,经常带领同事到堤防巡查、测量,每次出发都要带上两件东西:一个背包和一个打气筒,包里装有记事本、卷尺、修车工具和军用水壶、几个馒头、几块咸菜,检查时发现堤防有险工、险情、獾洞、浪窝等情况,就进行测量、记录。堤顶道路多是沙质土壤,由于它是沿河村民生产生活的主要交通道路,行人较多,路面坑洼不平,晴天是浮土、雨后变泥泞,骑自行车行驶很吃力,行驶速度非常慢,一天最多能行驶几十公里。为了早日完成工作,经常是早出晚归,中午吃饭时就找个堤坡避风处,席地而坐啃个馒头、吃点咸菜、喝口冷水,可能是年轻抵抗力强,经常吃这样的冷饭也很少生病。晚上到管理段住宿,无论多晚赶到,管理段的同志都热情的给烧水、做饭,因那个年代经济困难,有的管理段没有多余的被褥,他们就到邻村村民家租赁。由于在生活上得到基层同志们的细心照顾,在工作上得到他们的大力支持,任务能够按期圆满完成,也从此与朝夕相处的基层同志建立了深厚感情。每年需要出差四、五次到河堤完成检查、测量等工作,特别是在汛期,需要查看工程险工、险情并将情况及时上报,防汛工作任务重,每次出发需要十多天,全年骑车行驶大约1千多公里。虽然当时条件艰苦,但大家非常团结,遇到困难互相帮助,遇到难题互相交流,对工作任劳任怨,从不叫苦叫累,工作中感到无比的快乐。经过几年努力工作,积累了大量的堤防河道工程原始资料,自己全面掌握了河道工程基本概况,为以后堤防河道工程管理、防汛、抗洪工作夯实了基础。
漳卫南局发展了60年,经历了改革开放的30年,国家经济实力增强,投入大量资金发展水利事业,修建了水利设施、增添了通讯设备、引进了工程先进技术、办公实现了网络化。通过不断深化体制改革、科学管理、创新发展,各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堤防面貌焕然一新,堤顶树木整齐划一,堤顶道路变成了光滑平整的柏油路、水泥路,穿过德州市区的三河六堤,建成了堤防公园,成为市民休闲、健身、游玩的场所。漳卫南局目前交通工具从一辆吉普车到小轿车、小客车、大客车、工程用车等安全性能好的多种车辆,为工作提供了方便,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目前,在大堤上骑自行车已不是工作的需要,而是成为健身的时尚运动。骑自行车跑河堤检查工作这些事,从此变成了老一代水利人的回忆。
作者简介:刘德亮,中共党员,1959年参加工作,历任漳卫南局技术员,水调科副科长、科长,工程处副处长,邯郸管理处、德州管理处处长,漳卫南局副局长。1997年9月退休。

 
     
     
     
     
  编辑:高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