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瑞的“八级梦”
|
张玉东
1981年2月,我由河北水利专科学校毕业到岳城水库管理处(现岳城水库管理局)水文站工作。当时水位站有一位40多岁的工人师傅名叫赵云瑞。然而无论是站里的同志,还是处里其他科室的同志,却很少有人称他大名的,不是叫他“赵老八”,就是叫他“老八”,就连处里的领导有时竟然也将他称为“赵老八”。对此我深感不解,心里纳闷:“这“赵老八”究竟有什么含义呢?。但是赵师傅则不以为然,总是笑呵呵的,一副乐于领受的样子。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与处里的同志们熟悉起来。平时在与大家的交谈中,我也十分留意与此有关的信息。久而久之,我心中的这个谜团终于被打开。
赵云瑞出生于邯郸东部平原的一个农村家庭,其本姓许,因入赘赵家而改姓赵,高小文化程度。1959年在东武仕水库参加工作,同年10月调岳城水库试验室,1962年调岳城水库水文站工作直至退休。
岳城水库属于“边设计、边施工、边兴利”的“三边”工程,其中工程管理运行工作由岳城水库管理局工程管理股负责,水文站就是其中的一个单位。当时参加工作的人定级后一般就是二级工,月工资就是30多元。每当开工资时,赵师傅拿着30多元的工资,而看到几个八级工拿着90多元的工资,那是打心眼里羡慕啊!老爱叨咕“什么时候咱也能拿八级工的工资就行了!”。天长日久,就落下个“赵老八”的外号。
这外号当初在别人看来,讽刺、嘲笑的寓意更多一些。但是赵师傅则不这么认为,他把别人的冷嘲热讽作为了自己的动力,心里憋着一股劲暗下决心:我非要当上八级工让你们看看!
水文站的主要工作就是降雨观测、水位观测、流量测验、泥沙测验、水雨情报收发,还担负着水库调度,水文资料整编工作。这些工作技术性很强,没有一定的文化水平、专业理论知识、高度的责任感是很难胜任的。这对于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赵师傅来说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
但是赵师傅并没有因此而退却。没有专业知识就学。就靠着自己的小学文化水平,把水文测验知识、各种仪器规范等业务书籍学了一遍又一遍。从书本上看不懂的地方,就虚心请教技术人员。操作技能不熟练就在工作中多干、反复练。对测验仪器性能不熟悉,就反复看资料,反复向人问,在使用中用心体会,掌握技巧。当时在水文站计算全靠算盘,珠算也是一门基本功,一有空闲,赵师傅就噼噼啪啪打起了算盘,练就了一手珠算功。通过今年的努力,赵师傅从一个门外汉,变成了一个门里通,各项工作都拿得起放得下。
水文工作还要求做到“精”,最基本的要求就是采集数据要准确、能用。水位和流量一个重要要求就是要抓住洪水的峰值数据,一旦没有测到,按水文的行话叫“跑峰”,这可是大事故。这就要求观测人员掌握洪水的起涨回落规律。在洪水期,洪水使测流断面情况发生巨大变化,河水的流向、断面形状等都影响这流量数据的精度。而这些都需凭借丰富的经验和临机判断才能完成。而赵师傅正是凭着工作中细心总结出的工作经验,每次都能出色的完成任务。在几年工作中,在他手上从未出过“跑峰”的事故,多么复杂情况下的流量测验均是一遍完成,他经手整编的水文资料出错率最低。
水文工作是一项非常辛苦又具有危险的工作。下大雨,别人都往屋里跑,而水文人都要往雨里钻;洪水来了,别人都往高处跑,而水文人则要往河里跑,往水里跳。赵师傅就经历过一次生死劫难。
最初,漳河水文测站在岳城水库大坝下游四五公里处的下七垣村附近,测流断面下游的200多米就是原京汉铁路大桥。当时的测流设施是测流船,为把船固定在一个断面上,跨河固定一条钢缆,再用一条钢缆把船与跨河钢缆联结。测流时,测船延跨河缆横向行至测点后固定位置进行作业。当时河道断面有几百米宽,测一次流量需要一个多小时。这一天,赵师傅他们正在进行测流作业,突然上游洪水来了,见势不妙他们紧急回撤,无奈洪水的冲击力太强,由于船与跨河缆连接的钢缆被死死的接紧,任凭他们使出多大的力气,船都动弹不得。由于洪水巨大的冲力,船上固定钢缆的铁鼻子被拉脱出,位于河中间激流中的测船像匹脱缰的野马冲向下游的桥墩,一声巨响船被撞碎,人落在激流中。那时的赵师傅还是个“旱鸭子”!多亏那时他年轻体壮,人又机灵,死死抱住了一块撞碎的船板才没有沉入水中。随即在工友张乱芝的奋力营救下才上了岸,躲过了一次死的劫难。也就是打那时起,为了适应工作他学会了游泳。
赵师傅还有一股韧劲,对难题不攻破对问题不弄懂绝不甘心,漳河水文站从下七垣迁到现址后,改善了测流设施,建设了测流缆道,测流再也不用冒着生命危险下河了。可是新的问题又来了,缆道跨度570米,钢索由于重力形成了一个垂度很大的弧线,施测时仪器在空中走的时弧线,而要的数据则是地面上的直线,因此从设备计数器上读取的数据与实际数据相差很大,设备一时难以投入应用。为此,赵师傅陷入愁思苦想中。几天后他恍然大悟,便立即进行试验。开动机器,读取仪器行走距离数,再在地上用卷尺量测地面上的实际数据,然后对两组数据进行对比。就这样一次次的量,一次次地比,经过几十次的反复,终于找到了计数器数据同实际数据的对比关系,解决了这一难题,缆道投入了运行。
正当赵师傅踌躇满志向他的“八级梦”一步步迈进的时候,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工人的等级制度也废止了。但他并没有随波逐流,除了完成日常工作外,仍然坚持着他的梦想,坚持着业务学习。
我到水文站工作的时候,他已成为水文站的顶梁柱,无论是外业测量,还是泥沙分析、资料整编,无论是各种仪器设备的操作还是保养检修,样样精通,已成为技术拔尖的人物。在大家的心目中就是一名不拿八级工工资的“八级工”。此时,人们所喊的“赵老八”,除了一点儿玩笑之外,更多的则是敬佩和尊重。
但是,那时工人技能鉴定体制还没形成,直到他1988年退休时“八级工”的梦想也未能实现。
转眼30多年过去了,我从一名刚参加工作的青年学生步入了退休的行列,赵师傅也带着他的梦想去了另外一个世界,“赵老八”这个曾被人们叫了近30年的大号也渐去渐远。但是,他作为一代水利人的缩影则深深留在了历史长河中,它所体现的一代水利人为追求梦想而不懈奋斗的精神也在一代一代的传承着。
作者简介:张玉东,中共党员,工程师。1980年12月毕业于河北水利专科学校陆地水文专业,1981年2月到岳城水库管理局工作,历任副科长、科长,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党委书记、调研员等职务。2016年2月退休。
![]()
|
||
编辑:高专 | |||